锅圈们意识到,“在家吃饭”红利正在消退。冻品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客流,而当下,夜间摆摊无疑是一个低成本高回报的选择之一。
8月15日,下午5点,某三线城市市中心的锅圈门店内,空荡荡不见一人。直到两个年轻人进店买锅,店员王娟才从里屋出来。
当被问到生意如何,她摇摇头,“我每天来店里就做3件事:开店,开空调,进房睡觉”。
王娟告诉餐考君,这家锅圈门店成立4年,近两年生意日渐惨淡,“基本没什么人进来,老板也不管了,我们这边几家店都是这样,生意不行了。”
她说前段时间督导来店里,她还反馈说生意这么差要想想办法,督导说,“我也没辙。”
2023年锅圈总营收同比减少了15%。其中,企业营收主力——在家吃饭食材及相关产品收入从2022年的70.588亿元减少至去年的59.41亿元。
8月8日,锅圈官方宣布,10万辆锅圈小吃车陆续上市,可烤可炸可煮的锅圈小吃车,将一站式售卖小龙虾、麻辣烫、炸串等速食产品。
为了验证前文王娟所说的线公里内,随机走访了几家锅圈门店,发现门店情况与王娟所在的门店类似,几十平米的店内门可罗雀,基本店内只有一名员工看店,有的走到门口呆上一阵子都不见店员从里屋出来。
另一位在门店工作时间超过3年的店员称,“排着队买食材的火爆情况已经是2023年之前的事了,现在,再没出现过。”
2015年,杨明超成立河南锅圈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,主要面向B端火锅店提供食材。
球盟会官网入口,
此后几年时间,杨明超发现企业一直处于“增收不增利”的情况。他曾公开表示:“从2015年到2017年,我们的供应链年营收做到了2亿,但却只有198万的利润,其中123万还是应收款。”
为解决在这一问题,团队敏锐地察觉到“宅家经济”的市场趋势,设想火锅食材或许还能面向C端市场。
此后,2017年锅圈开始从2B的“食材供应链”拓展到2C的“食材超市”,并在郑州开出第一家锅圈线下门店,一站式为消费者提供在家吃火锅场景下所需的食材和设备。
2018年1月,开店一年后,锅圈门店数量已经超过100家。2019年疫情的出现,让“在家吃饭”场景成为常态,成为了锅圈快速发展的助推器。
招股书显示,2020年至2022年,锅圈新加盟门店数目分别为2883家、2762家、2631家。
锅圈也乘势以“0元加盟”吸引大量加盟商入局,通过给加盟商售卖食材盈利。2020年至2022年,锅圈向加盟商销售在家吃饭食材及相关产品收入分别占总营收的98.2%、94.2%和90.3%。
依靠快速增长的全国加盟商网络,2022年锅圈首次实现年度盈利,净利润为2.30亿元,同比增长149.76%,门店数从2020年1月的1441家增长至2022年12月的9221家。
转折发生在2023年。据财报显示,全年锅圈净增门店为1086家,与前几年数量相比直接“腰斩”。
在家吃饭订单减少,加盟商挣不到钱,闭店率走高,或许是其门店增长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极海监测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8月13日,锅圈90天内新增门店数237家,闭店数247家,门店数出现负增长。
另有窄门餐眼数据显示,截至8月19日,锅圈在营门店数为8881家,相较2023年12月31日全国10307家门店,减少了1426家。
与之相对应的是,锅圈2023年的总营收同比减少了15%。营收主力——在家吃饭食材及相关产品的收入从2022年的70.588亿元减少约15.8%至去年的59.41亿元。
对此,锅圈在2023年财报中也提到,主要是因为去年国内外经济形势重大影响,伴随疫情消退后消费者外出就餐阶段性增加。
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为51886亿元,同期中国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4411亿元,占比仅8.5%。
不论是加盟商“集体撤退”,还是消费者外出就餐的需求增长,都在倒逼锅圈“走出家门”,走向户外。
不久前,锅圈食品创始人杨明超曾对外宣布:“锅圈即将投放10万辆小吃车,全国免费铺3年。1辆小吃车,提供1个岗,养活1个家,1店配10车。”
锅圈推出小食车,本质上是在当前传统商超渠道商超下行的背景下球盟会官网入口,,以更低的成本撬动更多客流。
此前,自速冻食品起家球盟会官网入口,,并做上头把交椅的安井食品,同样打出了“地摊车免费投放”的策略。
披着“安井绿”的地摊车,取名为“小安烤串”。与锅圈小食车相似,内置迷你厨房,厨师能在其中完成备菜、洗菜、切菜及烹饪等全套流程。
餐车内配置适合地摊制作的烤肠机、炸锅、关东煮和1.2米冷鲜柜等功能球盟会官网入口,,能够一站式满足多种售卖场景的需求。
新动作背后同样指向以商超为代表的零售渠道收缩。其2023年财报显示,商超渠道营收同比下降了13.42%,主要系商超客流减少、部分门店关停导致销售下降。
商超和餐饮向来是冻品行业的两大支柱,在商超渠道下行的同时,B端餐饮渠道也由于下游连锁餐饮门店价格一降再降,传导至供应商利润空间被步步压缩。
冻品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客流。而当下,夜间摆摊无疑是一个低成本高回报的尝试之一。
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2016年以来中国夜间经济规模快速增长,预计2023年将突破48万亿元。2023年期间中国居民夜间时段参与的主要业态为线上线下购物、餐饮宵夜、休闲娱乐和出游出行;中国居民夜间餐饮消费中,到店堂食比例明显增加。
尤其是对于锅圈,在业绩与加盟商数量直接挂钩的商业模式下,有望吸引更多的加盟商入局。
相比个体户而言,锅圈小食车的功能性更强,具备烤、炸、煮等功能;依托深耕多年的稳健供应链底盘,在食材供应、成本和多样性方面也已具备一定优势。
且锅圈拥有的近千家门店,一定程度保证了品牌在中下游难以撼动的生态位,有品牌背书,又将小食车进行连锁化经营,进一步强化品牌效应。
锅圈最新官方推文中提到:“锅圈小吃车”之于门店的另一层价值在于拓宽销售终端。“1店配10辆车”直接开辟出室外用餐面积,即将成为夜市经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,也作为门店销售额的有益增量。
锅圈小吃车刚刚投放,后续收益有待观察。餐考君随机采访了几位在湖南三线城市市中心卖烧烤、炸串的地摊车个体户,了解他们的经营情况后发现,“1辆小吃车,养活1个家”的说法并不夸张,或将如品牌所期待的为门店业绩带来新的增长。
“在这卖烧烤1年多了。我自己改装的车,之前卖铁板烧,后来改卖烧烤,更好卖一点。”工作日晚上七点,张勇准时出摊,将烧烤地摊车停到小区边上,这是他一直以来固定的售卖摊位。
烧烤车配置简单,大体看一个透明冰柜,摆放有肉串、蟹柳、牛油、鱿鱼等常见的烧烤食材,一个长方铁板平面用来烤制。
张勇在身后开阔的人行道上,摆放了3张桌子和10来个椅子,出摊不到1小时已经全部坐满。
他告诉餐考君,摊位不用租金,不下雨的情况下,他每天7点出摊,卖到凌晨3点收摊,单日营收在1500元上下。
按照业内保守估计的50%毛利率来算,一月无休,且不计入损耗的情况下,张勇的月收入在2万元左右,如其所言“差不多养家糊口”。
2023年1月30日,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、北京市商务局联合印发《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》,其中特别提到,北京将制定商圈外摆经营管理规则,在重点商圈组织开展外摆试点。不止北京,深圳、上海、广州、无锡等城市都陆续放开了“地摊”相关的管理制度。
2023年夏季,各地夜间消费火爆。上海市单月夜经济消费总额超过400亿元;长沙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60%左右,直接、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100万;成都、重庆2/3的餐饮产值来源于夜间经济。
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在城镇个体工商户中,登记数量为2.04亿人,其中投身于地摊经济的从业人数约为1.2亿人。参考中金普华的研究报告,2023年我国地摊经济市场规模估计达到了3.6万亿元人民币,占据当年GDP总量的23.4%。
从细分市场来看,餐饮类地摊经济规模突破1.2万亿元,占比为地摊经济总体量的三分之一,同比增长率9.2%。
在社交媒体上也常能看到“浙江丽水95后女孩辞职摆摊卖卤味日入三千元”“辞职摆摊卖卤味两月赚7万”等故事。
当前消费降级,一定程度催热地摊生意与夜市经济,吸引越来越多的餐饮创业者入局,移动餐车的投入成本较小,使用门槛低,成为不少“餐饮小白”们的首选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